《AI 搜索的兴起与变革》

曾几何时,中文互联网蓬勃发展,BAT 等巨头崛起成为重要标志。然而,在 AI 蓬勃发展的当下,搜索领域率先受到强烈冲击。尽管马云曾预言 AI 电商将引领潮流,但实际上 AI 对搜索的影响更早且更为显著。

 

以 Perplexity 为例,这家由前 OpenAI 研究科学家 Aravind Srinivas 等人创建的公司,在零用户基础的情况下,短短两年内月度活跃用户(MAU)就超过千万。据报道,BVP 正牵头对其进行 2.5 亿美元的投资,估值高达 30 亿美元,约为百度的十分之一。

 

Perplexity 作为传统搜索引擎的升级版本,是 AI 时代的产物,可看作是一种答案引擎,其核心技术是 RAG 检索增强生成技术,能够实时搜索互联网并提供准确且最新的信息,同时附上可靠来源的引用。虽然公司规模不大,不足百人,但像黄仁勋、贝索斯等业界大咖都是其忠实用户。

 

实际上,Perplexity 并非个例,天工、秘塔等新秀在近两年也纷纷崭露头角。而传统搜索巨头如 Google 和百度,尽管察觉到了危机,但处境并不乐观。比如百度,文心一言的推出曾引起一阵小热潮,但其后续的“用 AI 重做一遍”战略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,股价从去年 3 月的最高点下跌近五分之一,这也让人们对 AI 搜索的正确发展路径产生了思考。

 

从 Perplexity 的发展历程来看,它源于创始人 Aravind Srinivas 对现有搜索引擎的不满,他想要打造能直接生成答案的搜索引擎。Aravind Srinivas 与 Denis Yarats 想法一致,但起初未获投资人支持,只能先将理念转化为面向 B 端的产品。Perplexity 成立的时机恰到好处,创始人早在 2018 年就关注到 LLM 的语言“理解”能力,等到技术成熟迅速行动。团队反应极快,GPT3.5 发布一周后 Perplexity AI 就上线,还通过 RAG 技术优化了 LLM 存在的幻觉问题,找到了平衡。

 

谷歌在 AI 搜索领域布局虽早,却未占得先机。这是因为传统搜索引擎的“竞价排名”商业模式在 AI 时代面临挑战,Perplexity 直接给出答案,省略了信息排序流程,而谷歌的收入依赖用户点击和浏览链接产生的广告费。另外,传统搜索引擎的复杂性也饱受诟病,信息过载现象严重。而 Perplexity 最大程度缩短了用户获取信息的路径,改变了用户的搜索习惯,其用户活跃数量和使用量的爆发式增长就是证明。

 

去年以来,众多 AI 搜索软件纷纷推出,必应、百度等巨头积极应对,谷歌则相对敷衍,仅将模型 Gemini 集成到搜索引擎,添加摘要直接回答问题,却因答案错误遭到用户吐槽,暴露出搜索召回精度的问题。国内的百度也面临类似困境,AI 搜索答案占比低,仍依赖传统搜索惯性。在用户需求愈发细分的当下,通用类搜索引擎的市场被其他平台瓜分。搜索革命并非因 AI 搜索才开启,AI 搜索只是加速了传统搜索的衰落,其本质是 AI Agent,与相关服务相辅相成,真正的代际变革才刚刚拉开帷幕。
阅读剩余
THE END